天心区先锋街道尚双塘社区在中信凯旋蓝岸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爱心缝纫志愿活动,居民志愿者邓力夫每周四下午在中心给居民提供爱心缝纫服务。
在天心区南托街道欣南社区德泽苑小区,党员群众聚集在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手工剪纸活动。
(本文图片由天心区委组织部提供)
张福芳 欧阳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在长沙市天心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其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因密码”。
今年以来,长沙市天心区深入实施“党建聚合力”工程,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融合度、穿透力,在街道、社区两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基础上,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物业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
一个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就是一座“能量站”,让资源在小区聚集、作用在小区发挥、难题在小区化解、服务在小区延申,凝聚党群“在一起”的强大合力。
把阵地建起来:从街域到社区再到小区,阵地离居民越来越近
天心区以“党建聚合力”为抓手,建立党群服务中心的探索早已开始。
从建立区级层面党群服务中心,再到在14个街道、87个社区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再到建立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天心区在做的,是把党建做得扎实再扎实,工作细致再细致。
怎么建?居民群众来建言。建就要建在离居民群众最近的地方,建就要拿出一流的品质、打造出自身的特色。
区委组织部出台《天心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指南》,建设有了统一的标准。
宣传展示、便民服务、培训交流、党群议事、文体活动,这5个区域是“常规动作”,智慧养老中心、流动党员服务站、党组织孵化中心、红色教育展厅等个性化区域,则是各个小区的“自选动作”。
在小区楼栋架空层、物业用房、公共活动区域等,一处处原本闲置的区域被利用起来;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各界社会力量等,纷纷拿出自己的资源积极参与,一处处新的阵地“开辟”出来。
一处阵地,也是一处宣传“窗口”。
走进南托街道德泽苑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分列于墙壁之上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重大事迹和红色故事,让漫步其中的人们“抬头受教育、低头思感悟”;照片墙上贴着优秀党员风采、党内活动剪影的集合,是每位党员践行初心、展现风采的舞台。在大厅还设有阅读角和智慧体验区,别看阵地小,却可以通过轻松翻阅和手指点击,让居民党建学习满载而归。
有党建氛围、有相应设施、有学习资料、有规章制度、有统一标识,这样的“五有”设计是每个小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基本特征。党员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一处阵地,也是一处“功能区”。
小区党群服务中心注重本小区居民群众需求和多个党群服务中心之间的功能互补、整体平衡,打造了军人双拥、居家养老、科技创新等个性化“党建 ”主题的小区党群阵地,街域党员群众可自主参与。在裕南街街道东瓜山社区二村小区内,我们看到,“东电幸福家”小区党群服务中心为社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打造的“暖心厨房”享用午餐。在这里,老人们的“吃饭问题”得到解决,晚年时光也更加充实。
当前,天心区已建设完成小区党群服务中心118个。“我们将着力发挥阵地作用,进一步明确建设标准,完善服务功能,抓实管理责任,使小区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主阵地。”天心区委组织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把能人选出来:从小区党支部到楼栋党小组再到党员中心户,党建格局越来越明晰
“把支部建在小区”,不能搞“一刀切”。而是立足商品房小区、安置小区、老旧小区、保障性住房小区等不同类型,从建强党支部、配强班子入手,把思想政治素质好、组织协调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的党员选出来,把热心小区治理、群众威望较高、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党员吸纳进来。
天心区按照楼栋、片区划分党小组,挑选骨干分子和党员家庭确立党员中心户,初步形成了“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小区党建格局。
一个个党组织成立了:天心区按照“利于管理、便于活动、发挥作用”原则,对有3名以上的正式党员、党员固定居住或工作在该小区、有合适的党组织书记人选的小区,建立起各个党组织。小区党组织可以是功能型党组织,也可以是普通的基层党组织。
一个小区接着一个小区、一个堡垒接着一个堡垒去推进,不断扩大小区党组织有效覆盖。目前,全区已成立小区党支部295个、楼栋党小组685个,基本实现了党的工作在小区全覆盖。
一名名“领头雁”选出来了:按照“有能力、有威望、有公心、有热情”的“四有”标准,天心区从小区党员中遴选能力突出、热心负责的同志担任党支部书记或者委员。比如,青园街道湘园社区湖光山色小区党员徐小英是一名儿童读物编辑,平常就从事教育工作,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善于做学生的心理辅导。针对小区陪读家庭多、就读学生多的特点,社区党组织邀请其参与小区党支部的筹建,并将其推选为小区党支部委员,专门负责组织小区内的就读学生开展活动。
天心区还坚持“两个纳入”,加强党组织书记教育培养,即街道社区要把小区党组织书记纳入社区党员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帮助提升综合素养;要把小区党组织书记纳入社区后备干部培养,特别优秀的,可按规定程序担任社区“两委”成员。
一个个“行家里手”来了:小区内的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党员纷纷加入,亮身份、亮职责、亮服务,党的旗帜高高飘扬。同时,由各个小区党组织牵头,挖掘和带领警察、律师、医生、教师及水电技工等党员能人,为群众提供专业服务。
如此,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了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群众多重互动。党员干部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党群、干群情感进一步增进,基层党组织公信力进一步提高。
把人心聚拢来:从为民办实事到丰富服务内涵,邻里之间越来越亲
基层社会治理面临诸多棘手的矛盾和问题时,能否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让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精准精细?小小党群服务中心,撬动社会大治理。
居民群众的麻纱事,有了“地”可说。小区党群服务中心成了党课共学、典型共育、事务共商、困难共帮的“会客厅”,各方力量聚焦此处来解决矛盾纠纷。
在桂花坪街道长城水郡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协商议事机构“5 红色联盟”,每周会举行一次联席会议,这是新园社区以小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对小区治理模式的一次成功探索。在这里,在职党员、网格指导员、户籍民警、城管队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方资源积极聚拢,齐心协力、共商“家”事。
比如,先锋街道就以小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根据地,全面优化“服务居民全链条”,全方位关注居民的“衣食住行医养”。小到开展免费磨刀理发缝补,为孤寡老人及残疾人上门代缴水电费,再到义诊义检、法律维权,深入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着力解决居民身边的烦心事。
居民群众的喜好与特长,有了展示舞台。小区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广泛开展最美家庭、最美业主等评选活动,组织开展“小区春晚”“邻里一家亲”等节日民俗和群众文化活动,把丰富的文化活动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在金盆岭街道赤岭路社区二机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的老年大学文艺课程深受居民群众喜爱。“我们今年计划自编自演,举办迎春文艺演出。”“以前邻里之间不一定相熟,常态化的文化活动,增进了邻里情,增强了小区的凝聚力、向心力。”居民群众对此称赞不已。
小区党群服务中心也成了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孵化器”。在党员的带领下,志愿者纷至沓来,纷纷为小区治理贡献自身力量。
一支支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队伍,在天心区大街小巷、商圈楼宇开展“敲门行动”,对辖区居民进行问需解难,以实际行动演绎“多重角色”:动员群众关注消防安全,当好“宣传员”;排查流动人口身份信息,当好防疫“排查员”;协助医生入户开展义诊活动,当好解难“服务员”……一个个“党建共建圈”“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不断强化,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自治共同体逐步构建。
如此,建在家门口的党群服务中心,让居民群众的事好办、难好解、情更切。